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
www.familydynamics.com.hk
ngr@familydynamics.com.hk

父母來求助的時候,他們的女兒已升上中三。母女之間的糾結,多年來都沒完沒了,彼此的操控及逃避,不斷循環地上演着。爸爸用盡氣力想把母女二人拉開一點但都不成功。

這個家庭的運作方式一向由太太主導。其實丈夫與太太的行為模式本來是南轅北轍:男的是自由主義,生活不拘小節,率性而為;女的事事嚴謹,需要生活有序,無論大小事務都希望能夠掌握及照顧。在結婚初期雙方產生十分多的爭拗,情況頗為嚴重,甚至差點兒弄至離婚。後來夫婦也盡力協調,才把婚姻挽救了。

女兒出世後夫婦的關係更見緊密,照顧女兒的擔子主要落在太太身上,因太太全職在家照顧孩子。一方面是新手媽媽,始終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完美;另一方面也是性格使然,太太嚴謹有序、事事監督的模式又再呈現出來。丈夫要參與都不必,因他不是按着太太的要求及標準而作,實是不合格的。丈夫這時候也站在太太這一方,覺得太太照顧孩子實在無微不至,就算他感到有點過分緊張,都極力保持沉默,不與太太爭拗,大家好像很和諧地生活。

問題一直隱伏多年,直至孩子高小的時候,所發生的事令父母感到很驚訝!原來孩子一直感到所謂無微不至的照顧,其實是一種操控!孩子一方面享受母親的關注及服侍,但當她的行為不合乎母親的要求時,便受到很嚴厲的批評甚至侮辱。女兒向外尋求獨立自主的需要隨着年紀增加時,便感到處處受掣肘。她開始用大話、藉口來欺騙父母,以換取多點自由空間及權利,雖然父母與孩子多次約法三章,但母親是至高無上的,女兒感到自己的需要在母親眼裡是不被允許的。所謂約法三章亦只是陽奉陰違,她一直用大話冚大話的方式來過日子。媽媽在這種情況下束手無策,幾近崩潰!

女兒升上中學之後,與母親這種角力越演越烈。大半年前開始,女兒體型日漸消瘦,母親搞盡心思為她炮製美食、甜品。表面上女兒吃得開懷,原來暗地裡用各種形式扣喉或在母親看不見時將食物丟掉。當學校社工都發現女兒有些不妥當要約見父母,母親驚覺事態原來那麼嚴重,女兒已經患上了厭食症!現在女兒一方面看精神科來放鬆壓力及管理體重,另一方面做家庭治療,處理母女糾結關係,幫助母親對女兒行為上的操控及言語上的箝制放下,同時幫助女兒減低對抗心理,將精力回歸在自我照顧上,令她重新活出年青人應有的生命力。

厭食症是一種精神病,85%發病於13至20歲之間。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個人、家庭、社會、文化等等因素影響。但家庭往往是這類症狀的催化劑,但同時亦可以是免疫的堡壘。若孩子能夠在良好的家庭互動下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獲得切合他性格及年紀需要的自主能力,增強自我價值感,年青人就算面對學業及社會文化上種種衝擊,都會有較高的抗疫能力,減低患這類症狀的風險。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