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悲哀—為何孩子總是比較黏母親?

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
ngr@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值是父親節當天。與其他節日不一樣的是:大多數節日都是父母主動安排活動或去處,但在母親節和父親節,卻是子女為父母安排一些慶祝活動。但很明顯地,子女投入慶祝母親節的情緒比慶祝父親節高漲得多,單看茶樓酒館的預訂就可見一斑!

若要探究原因,很可能及較明顯的是父母角色的分配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男主外、女主內」是管理家庭的傳統法則,這個思維很容易令父親的角色局限在出外工作及賺錢養家,就算太太一樣出外工作,家裏的事情都會留給她回來處理,例如幫孩子睇功課、沖涼、刷牙、洗面、上床睡覺、講故事等等,父親很少投入與子女的日常互動中。 這種模式衍生第二個問題,就是父親與子女相處的時間自然比母親少,那又如何表達關心呢?所以在舊觀念的框框裏,與子女相處時間較短確是會影響父親在子女心目中的重要性。

傳統的觀念確是在改變當中,年輕的父親們比他們的上一代更願意花時間陪伴子女,無論是和子女一起玩耍、做功課或講故事。就算平日工作很忙碌的父親,都漸漸明白與子女相處的重要性。他們在週末週日會排除萬難,推卻所有工作,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時間。這種改變是十分值得欣喜的。

但可惜仍有最致命的一擊,令父親與子女難於建立緊密關係:大多數父親難以做到的就是情緒的表達。雖說母親都不容易去討論自己的情緒或感受,但女性總會較容易在生活中流露出真實性情,例如開心、雀躍、驚喜、憂傷、擔憂、憤怒等等;但男性通常是沒有什麼表情:驚喜的時候不驚喜,擔憂的時候不擔憂,好像莫測高深!無論是高興或不高興,也只是嘴角微微顫動便算交貨了。或許最明顯的情緒表露要算是憤怒的時候,一下子令所有人都嚇到發呆!

可能是受到這一句話的影響:「男兒流血不流淚」,所以男人總覺得要表現堅強和冷靜。有一位父親經歷多年與仔仔的衝突,雖然感到沮喪和困惑,但他說:「我就算幾唔開心,我都不會說什麼,我都極力克制着自己。」怎料太太回應一句:「這才是問題!」

雖然找時間與子女相處,和在生活上多接觸是很重要,但當子女漸漸長大,你總不能只用吃喝玩樂或關心功課學業來與子女聯繫,又或者每天講道理邏輯這些生硬沒人情味的話,讓子女崇拜你。這些板斧連與太太都聯繫不上,更何況與子女呢?子女需要的是真真實實了解父親的性情、個人感受、經歷等,所以父親無需用嚴肅冷靜的外殼包裝自己。

親愛的父親們,是時候脫下你的外殼,展露你真實的面貌,不需要假裝堅強,因為能展示你脆弱的一面,更能讓子女感受到你的勇氣,表示你對他們的信任,讓他們近距離接觸你。不然,這個外殼再繼續戴着的話,到想除下來的時候,恐怕再除不掉了!更可悲的是,你以為戴着的外殼,就是你自己,而你的真我早已迷失了!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