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個人成長

撰文:阮慧敏 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

yuene@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美珍是一位初小學生,爸爸每天都會教導她做功課。近月,美珍在做數學功課時答案總是出錯,爸爸越來越沒有耐性,責罵幾句後,美珍板著臉跟他頂嘴,更一度不想做功課,於是爸爸怒氣爆發,一拳重捶桌面,聲嘶力竭地責備美珍,說她不用心學習,不好好聽課。

憤怒情緒影響孩子 決心尋求心理輔導

美珍感到很緊張,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錯了題目,也不知道怎麼辦才能讓爸爸不再生氣。她開始感到無助和沮喪,甚至開始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爸爸意識到自己的憤怒對美珍的學習和情緒造成了負面影響。他尋求心理輔導,學習管理自己憤怒的情緒,希望更好地幫助美珍學習。

心理治療師透過以下6種方法幫助美珍的爸爸管理憤怒的情緒:

1. 了解憤怒

憤怒模式始於一個被觸發的狀況,當事情不如爸爸所預期地發展時,他的想法會大大地影響憤怒程度。爸爸越是認為美珍的行為帶有敵意,他就越容易發怒。爸爸認為自己已全心全意地教導美珍做數學功課,她仍然出錯是對他不好,他要懲罰美珍。這些信念會對於憤怒表達有許可的效果,例如:「我應該教訓美珍」或是「這是美珍應得的」。

2. 質疑自己認為的「應該」、「必須」假設

「這道數學題目應該沒有那麼難!」、「美珍的數學成績應該是全班前三名。」、「我的孩子必須停止跟我頂嘴。」這些「應該」、「必須」的句子反應出一行思考偏差,爸爸可能期望一個特定的結果,但實際上美珍並沒有侵犯他,審視被侵犯感能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3. 別忘更重要的目標

憤怒將爸爸的注意力限制在使他憤怒的事情上,而忘記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更為重要。

4. 懂得暫停爭論

大多數意見分歧的情況,都不需要立刻解決。爸爸發現衝突正在蔓延到臨界點,他意識到應先停止討論,直到他冷靜下來。怒氣會讓爸爸認為必須解決當下的問題,因此他學習放下批評。與其對不樂見的結果有所抱怨,不如保持開放的胸襟看待事情的發展。

5. 實踐同理心

爸爸試圖站在美珍的立場上,理解她的觀點,爸爸意識到美珍並不是懶惰和不專心,而是在緊張的情緒下未能理解數學題,再加上自己高漲的情緒,更加令美珍吃不消。這想法可以幫助爸爸化解情況,找到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6. 放鬆

憤怒是一種緊張狀態,可透過身體放鬆化解。爸爸提醒自己放鬆,並且平靜地呼吸,就可舒緩緊繃的身心,引導釋放緊繃的情緒。

爸爸在接受適切的心理治療後,了解到自己憤怒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他變得更加冷靜和有耐心,美珍的學習成績也進步了不少,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和愉快。對於那些處理憤怒情緒的人來說,這個經驗提供了很好的啟示:要學會理解自己的情感,並採取積極的策略來處理它們,以便更好地幫助自己和周圍的人。

撰文:阮慧敏 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 yuene@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陳小姐是一名單親媽媽,獨力照顧九歲的兒子,她也是一位英文老師,面對著沉重的雙職壓力,終日周旋於照顧兒子的起居及學業 ,以及處理繁重的教務工作,令她透不過氣來。做事一絲不茍的她,睡前既要執整明日兒子上學的校服、書包、又要為明天課堂作準備,偏偏每件事還要做得慢條斯理。忙忙碌碌一整天,到了晚上她就想要屬於自己的時光盡量多些,獎勵自己盡情放縱,會喝酒幫助睡眠。晚上上床後待了很久也睡不著,她選擇繼續躺在床上強迫自己入睡,或乾脆爬起來「玩手機」。由於平時睡眠不足,她透過周末放假「補睡」來償還「睡眠欠債」,但她發覺睡眠質素變得更差。陳小姐尋求心理輔導,希望處理困擾已久的失眠問題。

心理治療師推介四招幫助求助媽媽重獲優質睡眠

1. 了解壓力來源

失眠的成因多與壓力與情緒有關,壓力會封閉我們體驗內心寧靜的能力,使人持續處於一種「高度警覺」的的狀態中,無法放鬆 。透過輔導,陳小姐對自己的壓力來源以及帶來的情緒影響有進一步了解。她對於自己未能為兒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家庭一直耿耿於懷,意識到自己的完美主義影響她的親子關係,作為一名單親媽媽,她内心希望替代父職養育兒子成材,再加上自己身為老師,覺得其他人必定認為她能好好教養出一個出色的孩子,不期然對兒子的學業成績有特別高的要求。而她出身於「書香世家」,父母均為教育界人士,家教甚嚴,縱使陳小姐對父母定下的規條不滿,惟心中知道要「尊敬」父母,也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緒。她自小對别人的目光看得很重,常常鞭策自己,以避免受責,導致工作壓力過大,影響身心健康。

2. 改善睡眠習慣

睡眠習慣以及對睡眠感到恐懼(例如不斷想如何入睡) 亦無形中加劇失眠的程度。陳小姐透過周末放假「猛睡」,但長時間不規律的睡眠反而破壞原有的晝夜節奏,體內退黑色素(退黑激素有助管理睡眠周期)的分泌也下降,睡眠質素也會隨之變差。陳小姐晚上越盼望入睡,越加添自己的心理壓力,令自己更焦慮,更難入睡,造成惡性循環。心理治療師讓陳小姐理解她對床和躺着的狀態形成明確的條件反射: 只要躺在床上,就是入睡的狀態。當她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都無法入睡,那就起床離開睡房,去做一些例如冥想、深呼吸的身心放鬆的活動,等重新有了倦意再上床睡覺。

3. 睡前避免飲酒

陳小姐習慣睡前喝酒,但其實飲酒後的睡眠大多處於「淺睡眠期」,能夠維持睡眠的時間並不長,睡眠質素並不會提高 ,還容易導致早醒。

4. 勿在床上玩手機

陳小姐習慣晚上「玩手機」,手機螢幕的藍光及強光對大腦有刺激性,如睡覺前一直使用電子產品,便會令大腦誤以為仍是日間,因此難以入睡。

陳小姐在接受適切的心理治療後,慢慢改善睡眠品質,親子關係也改善了。

撰文:阮慧敏 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 yuene@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近日李太身體不適,醫生發現小生命已靜靜地降臨,她心情既興奮又複雜,每天隔著肚皮和胎兒談情說愛,盼望能夠第一眼見到胎兒的廬山真面目,幻想胎兒頭髮長得多濃密,鼻子長得多高,眼睛長得多明亮,媽媽和胎兒是如此的親近! 

身為專業人士的她,日理萬機,終日埋首在會議中。在近期的一次產前檢查中,醫生發現胎兒沒有心跳,胎兒一聲不響地離媽媽而去,從此李太的世界停頓了。

李太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心裏有千言萬語: 「對不起!媽媽未能好好去保護你!難道媽媽連抱一抱你的機會都沒有?」

李生天生非常理性,面對極度悲痛的太太顯得手足無措,只懂對太太說:「胎兒只是一個發育不健全的細胞,無辦法再活下去是一個事實,我們應該去接受! 」但這番話把太太推向絕望的深淵。

此外,身邊的親友得悉流產的消息都緊張起來,他們一浪接一浪的慰問,實在令李太招架不住。

「節哀順變,你要堅強!」

「你還年輕,再懷孕應該不會太難!向前看!忘記這件不開心的事吧!亅

「都叫你不要工作過量、小心身體! 你又不聽!看!現在連自己骨肉都保不了!」

萬箭穿心的說話,像一把刀鋒尖銳的刀,對緊李太的心房直插,受傷的她連還擊的氣力也沒有。

李生眼見妻子失去孩子的悲痛,自己卻愛莫能助,當中的滋味又有誰共鳴?

李生決定和李太一齊尋求善別輔導,希望能夠走出幽谷。

善別輔導的歷程

(一) 接受流產的經驗

心理治療師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平靜的環境,真摯地陪伴及聆聽夫婦的心聲和需要,協助他們接納流產的經驗。

(二) 感受哀傷的情緒

在輔導過程中,李太向先生坦白: 「你是長子嫡孫,我很希望有自己的孩子,如今我辦不到,我辜負了你,甚至辜負了你的家人!」她表達自己的內疚:「如果當初我不是忙着工作,不是天昏地暗地開會,孩子就不會離我而去,都是我不好!」

李生握著太太的手,敞開心扉:「親戚朋友不停地叮囑我:『你要好好照顧老婆!』我唯有埋藏自己的情緒,強裝鎮定。再加上自身面對死亡的無力感,其實我一樣希望得到身邊的人明白和支持。」

心理治療師讓夫婦逐少逐少地按着他們的步伐,感受和面對自己內裏複雜的情緒,過程好像剝洋蔥一樣會流淚,但眼淚為夫婦表達一些難以用言語去表達的傷痛,眼淚的背後其實包含着濃濃的愛與不捨。

(三) 和孩子保持心靈上的連結

心理治療師鼓勵夫婦為失去的孩子寫信, 向孩子道別、道歉、道愛、道諒和道謝,訴說胎兒的來臨和失去對父母帶來衝擊和感恩,讓夫婦重新和孩子心靈上連結在一起,彼此珍惜。

(四) 重返生活的軌跡

最後按照夫婦的步伐探索自我,反思流產經驗為他們帶來生命的意義,令他們有力氣去重返生活的軌跡。

李生和李太在接受適切的心理治療後,慢慢放下傷痛,彼此的關係亦變得更為親密。

撰文:阮慧敏
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
yuene@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小薰就讀小學一年班,爸爸在小薰一歲時因病去世,媽媽早前依靠着丈夫
的積蓄,一直在家照顧小薰,但近年因為經濟情況變得緊張,媽媽要兼職
工作,以支撐家庭的開支。小薰近日不知何故變得無法安心上課,每次媽
媽帶小薰到學校,她都大哭大鬧,不讓媽媽離開,甚至上課時也要媽媽待
在學校外面一個多小時,好讓她透過課室的窗看到媽媽,她才勉強可以在
課室上課。

近日,小薰飼養的小花貓因病不幸去世,變得鬱鬱不歡,一直擔心着不幸
的事件會發生,例如媽媽也會有一天死去。自此以後,小薰害怕獨自睡覺
,身體亦經常不適,出現嘔吐和頭痛的症狀。

這種情況維持了兩個星期,媽媽筋疲力盡,感到十分擔憂和焦慮。媽媽透
過朋友介紹,向心理治療師尋求協助。

心理治療師透過遊戲治療,為小薰營造一個安全的治療環境,和她建立信
任關係,讓她慢慢獨自去探索,表達自己的不安。小薰從小呈現出退縮及
害羞的氣質,且自從媽媽兼職工作,小薰與媽媽建立的安全依附關係被動
搖,所以心理治療師為小薰規劃的心理治療目標,着重於讓她體會到這個
世界是溫暖和安全的,並鼓勵她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媽媽向心理治療師透露因為自己外出工作,感到沒有好好地照顧小薰,所
以在家裏對小薰變得千依百順,盡力保護小薰免受傷害,例如小薰要處理
一些簡單的剪紙手工,媽媽也千叮萬囑小薰要小心,警告她如果不小心弄
傷自己,便會送小薰往醫院,在疫情下,媽媽亦不能陪伴左右。但這過度
保護的育兒方式,令小薰感到十分焦慮,害怕與媽媽分離,而相信自己將
會像心愛的小貓一樣死去,晚上反覆出現與媽媽和小貓分離的惡夢。

緩解兒童分離焦慮的方法
心理治療師透過以下方法,幫助媽媽和小薰重新拼湊一個安全而且溫暖的
世界,令小薰建立獨立自主行為,改善分離焦慮的表現。

 媽媽為小薰準備小花貓的相片,讓小薰透過繪畫好好和小花貓道別。

 小薰可以揀選一張自己和媽媽一起的生活照片放在書包裏,讓她帶到
學校,以增加安全感。

 媽媽改變過度保護的育兒方式,避免對小薰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 當媽媽要離開學校的時候,會先清楚地告訴小薰她去那裏和多久會回
來接她。

 媽媽告訴老師小薰的煩惱,好讓老師作出適切的配合,以協助安撫小
薰。

 當媽媽和小薰在一起時,多擁抱和安慰她,讓她感到被關懷。

 每次小薰能夠安然留在學校上課,媽媽會以小薰喜歡的食物作獎勵。

撰文:賴舜薇 家庭動力 心理輔導員 全球職涯發展師laim@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美美5歲,父母返工的時間,由爺爺嫲嫲照顧。媽媽發現,孩子喜歡說謊,譬如她明明不能再看電視了,當媽媽下班回來發現她在看電視,指正她時,美美就謊稱,嫲嫲同意她看。

    澄澄8歲,老師向媽媽反映,孩子沒有完成功課,卻不止一次撒謊說自己忘記帶功課,讓媽媽多加留意,媽媽為此感到憂慮。

    彬彬12歲,父母反映他常常處於自己的幻想當中,時不時會說出一些很恐怖的說話,例如話要殺了某人、世界末日即將降臨,很多喪屍走了出來……

    對孩子品格的培養是家長們所重視的,所以當孩子說出一些與現實不符的說話時,家長就擔心孩子會養成信口開河的習慣,繼而怕會發展成不誠實的人,經多次教育、矯正無效後,家長會非常失望,亦會更加擔心,往往會採取更加嚴厲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但結果通常是依然解決不了孩子不敢說出事實的問題。

    上述第一、二位孩子,他們都知道有些事情不應該做,有些事情應該做,但事與願違的事情發生了,他們難以面對當下的難堪,自然反應就是說謊,以為瞞過了就萬事大吉!於是他們就說出了一些很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識破的大話,如果家長和老師試過用嚴厲指正的方式未能讓他們學會承擔以及學懂自律,我們可能就需要慢下腳步,看看孩子們為何需要持續用謊言來掩蓋錯處。

教我兒童遊戲治療的老師曾經說過:「孩子是不會騙人的,他說不舒服,一定是有原因的!」孩子如能幸運地在這種「真誠地相信孩子」的環境下成長,時常被尊重、被聆聽,內在需要得到回應,他就能發展成具有足夠安全感的人。身為心理輔導員的我,亦抱住真誠地相信人的理念去工作,如若對方向我隱瞞甚至說謊,我會先從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及環境上檢視,從是否能讓對方感到安心的角度去著手改善。

同理,家長在處理孩子說謊的問題上,亦需先讓孩子感到安全,如果孩子預視自己承認錯誤,將會得到責難、懲罰,甚至羞辱,孩子的防禦功能就會立刻啟用,以說謊來換取生存空間,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請讓他感到足夠的安全。至於第三位孩子,是極需要幫助的孩子,他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生存空間,才會躲在幻想的世界裡,不願出來。

希望家長能看見孩子說謊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需要你保護,怕惹你不高興,善良而有愛的心。他可以成長出有擔當、勇氣和誠實,但需要被足夠的信任、滋養和幫助。

撰文:家庭動力 心理輔導員 全球職涯發展師  賴舜薇

有些人會對心理輔導存在誤解,認為是有病、有問題的人才需要見心理輔導員。今日想借助她的輔導經歷,帶大家認識心理輔導是如何在你感到無助、混亂、阻塞之時,助你一臂之力。

大學的時候,她談了一場異國戀,兩人之間存在很多文化上的差異,有不少溝通上的困難。面對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問題,多愁善感的她可以向誰訴說呢?和朋友說吧,大家都懵懵懂懂,半斤八兩;和家人說吧,顯得自己好像沒有能力,沒有長大。適逢她選修課就是心理咨詢課,就找心理輔導老師去說說吧。

她第一次接觸心理輔導,以為老師會直接告訴自己答案,可是,老師大部分時間只是在安靜用心聆聽、點頭,以及偶爾發出「哦」的聲音,並沒有給她什麼指導性意見,一開始她感到失望,以為心理輔導沒用,後來她才知道,老師呈現的是“非判斷性的態度(Non-judgmental Attitude )”,是心理輔導員專業精神的體現。心理輔導不是說教,也不是請專家提供意見,更不是替求助者作出決定,而是心理輔導員與求助者共同經歷的一段心靈旅程。

再次接受心理輔導是她想轉行。當時她在原來的行業打滾了近十年,雖然她能勝任當時的工作,但她知道那並不是她職業追求的目標。她渴求能從事自己熱愛的、能發揮性格所長的職業,就是當一名心理輔導員。然而,轉行帶來的家庭收入的落差,家人願意和她一同承擔、一同冒險嗎?通過進修,她是否就能勝任這個職業呢?離開原來的行業,她到底是逃避現實還是追求理想呢?是自私還是合理的呢?考慮到家人們與自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各人有各自的立場和身份,在她能搞清楚自己的想法之前,和家人們商量,無疑只會讓她感到更加糾結,無助於她作出一個明智的決定,於是她尋求職涯輔導來幫助自己。找沒有利益衝突的第三方專業人士進行咨詢,她才能放低顧慮,擺脫混亂和痛苦的情緒纏繞,重回大腦理性思考之路。

她的心理輔導員一邊細心聆聽,一邊反映她的感受(Reflection of feelings)。被人明白的作用真是神奇,情緒被接納的瞬間,猶如撥開了陰霾看到了陽光,她如釋重負。輔導員不時把她傾訴的內容進行複述和簡述(Restatement and Paraphrase),講到她心坎上的時候,她忍不住流淚痛哭,輔導員回應情緒之餘,還透過提問(Questioning),逐步助她釐清各種邏輯關係,一步步讓她看到自己心底的渴求。輔導的歷程,讓她從自我懷疑,轉化到自我肯定,最終做出自我實現(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的決定。

她從事心理輔導工作數年後,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個案,求助者的經歷牽動了她的神經,她對此案有所卻步,她知道,是時候要去處理自己與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的關係了。那次輔導的成果,讓她放下了過往的心理包袱,療愈了童年的隱傷,她變得更有力量去承托他人的情感,提供更多可承載他人生命的心理治療空間,得以在心理輔導的專業路上繼續深造。

在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輔導員的幫助下,求助者能夠在絕望無助中重獲力量;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繼而重整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找到重新出發的方向。上述的心理輔導經歷,願能助你更多地認識這門學科。

鄺詠嫻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二月初疫情爆發,剛巧女兒往海外升學,我也隨她去打點一切。未出發前數天極為不安,怕外國封關我們需要隔離,那麼我還去不去呢?離開那天航班竟被取消了,又要即時改乘其他班次前往,一波幾節最終也如期到達!海外的朋友知我來訪,不時問及香港的情況,更勸我留下暫避。適時我又患上感冒,先生十分憂心,怕我被拒上機,又擔心在飛機上遭受感染,也勸我留下來稍住一月。與女兒商量後,她們均表現得不太情願。先生感到氣憤,朋友們也覺得她們太自我、不體諒,我也傷心難過!想著廿多年對你們的照顧、付出,難道是徒然嗎?自問我自己一向開明、親切,與妳們無所不談,關係良好,我更不是纒著子女不放的人,只是情非得意才有此請求!

冷靜後,我腦內響起接觸過案母親的說話,她們總是埋怨兒女不尊重及忤逆。每當發生衝突時只聚焦在當時與子女的對話及其反應,忘記了外在環境、雙方的情緒及其說話背後的真實意義。她們慣性地用自己的想法去斷定兒女的想法,不願溝通了解他們說話背後的意義。此時想及幼女住在一個百多尺像籠屋般的學生宿舍,一人住也勉強可以,多添一人實是太辛苦,我自己也覺侷促吧!至於二女與她溝通後,明白租住的單位不能即時入住,共租的同學也未必可以接受與伯母一起?明白這只是自己一點私慾,希望子女能表示關心,證明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是有價值的。再想,她們正步入青年期,極渴求與朋輩建立親密關係及獨立成長。難得離開父母,過自己的新生活,試問誰又願意多留父母在身邊一刻!逆地而處我在她們這個年紀也不會希望母親在旁,只是不會明言吧!況且,我知道她們不是討厭我,只是渴想自由多於一切。許多時我們會將人與事混淆,每當遭受拒絕,便以別人拒絕自己,不喜歡自己,並未想及他只是不喜歡某種做法。

理清思絮後,曉得是時候放下對子女的羈絆,從新調整與老伴的生活。往後的歲月應多花時間在老伴身上,培養共同興趣,享受餘下的光陰。老實說,自結婚後,我倆二人一起的時間很少,大部份的光陰都花在照顧子女身上。現今這段日子可能是上帝給我們機會重新開始吧!

温成顯先生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疫情慢延,還未見頂! 雖然不少人按常返工,有的仍在家居工作,但有人還在等候復工,有的恐怕在待業中。 學生們復課也延遲到四月中。過去個多月來,相信大家生活上,無論個人或家庭方面,都嚴重失序,令人感到不安,焦慮及煩躁!

有研究指出,常規有序的生活對心理健康尤為重要! 失序的生活可引發情緒困擾如焦慮,抑鬱等,而嚴重者更可產生情緒病患!而小朋友亦會出現情緒及行為失調,令家庭的關係及生活更加緊張!

常規生活的建立,不但可以加強個人對日常生话的掌控感及可預測性,更可促進思維組織及專注於既定的生活活動安排上,令人減少負面思想及情緒的出現! 對小朋友而言,有序的家庭生活可讓他們期望清晰及加强安全感,從而緩和一些衝動及對抗性的行為!

要生活有序,可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加入:-
1. 個人喜歡,有目標,但有小小挑戰及可專注的活動,如運動、音樂、烹飪、手工藝、閱讀及學習一些新的事物等
2. 促進家人關係的活動,如家庭遊戲、閱讀、分擔家務、設計及預備飯飱、及可能安排之下的户外活動等

要將規律生活變成習慣,就要多實踐! 有心理學家指出,新的活動要嘗試最少21天才能成為習慣! 希望大家在疫情中,在混亂中,重新建立生活秩序,重拾愉快個人及家庭生活!

繆國斌 博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Stoltz指出一個人『逆境智商』愈高,愈能靈活面對逆境,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挑戰。而且『逆境智商』較高的人也可以發揮創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愈挫愈勇,最終能戰勝逆境。

Stoltz的抗逆方法可歸納為 LEAD 四個步驟︰

1. 聆聽(Listen):聆聽自己對逆境反應。面對逆境,激動後要冷靜下來,仔細思考自己面對逆境時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認真面對自己,耐心聆聽內心,因為人總想拒絕接受不如意的事。

2. 探索(Explore):探究逆境引致的结果。不要把逆境誇大,忽略自己的應對能力及優點。盡可能發揮創意,盡力探索其他可能性去解決問題。

3. 分析(Analyze):學習客觀分析,作全面的自我檢討。尋找和分析問題的根源,事情是否由自己造成?自己能否控制和解決這問題?找出自己能否控制逆境的『部份或全部』结果,並且不要逃避自己的責任或盲目自責,令自己處於受苦的狀況。

4. 行動(Do):實踐行動。穩定情緒和分析逆境後,定下目標和計畫,按時立即實行。設定限期,以克服拖延,並自我鼓勵,持之以恒來達成目標。

就讓我們一起努力,齊來提升『逆境智商』,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