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have 0 items in your cart
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兒童遊戲治療師
或許很多學生都有想過找藉口不上學,尤其是要面對測試及考試的日子。但我這兩位年青的中學生,卻是考試測驗的日子才返學,其他上課時間就做「逃學威龍」!
逃學的原因有很多,與個人的能力感、自尊感、家庭關係、朋輩關係、學校文化都可能有關,而且互相影響。而我面見的這兩位年青人,他們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都不是想放棄學業,但逃學的原因,卻很不一樣!其他的在這不多說,只說說兩者的家庭文化吧。很有趣地,兩者的家庭文化,在嚴謹與寬鬆之間,好像各走極端!
其中一個家庭對孩子的規管十分嚴格,尤其是對手機、電腦、上網等的使用權,孩子隨時因犯規而被沒收權利,晚上亦有規定上牀睡覺的時限。對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來說,正正要鍛鍊自我節制、獨立能力的階段,但又未能一步到位,是需要父母不斷支持及鼓勵。這位年青人卻只感到父母的權威及懲罰,在能力感及自尊感上都大打節扣。逃學就是他避開面對同輩壓力,及對父母抗衡的一種方法。
另一個年青人自小卻在沒甚規管的家庭中長大。年青人的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因為自小他都在愛和被照顧,及完全自由的環境下成長,父母對孩子亦沒有什麼要求。學校對他來說是一個「監獄」多於一個「學習」的地方,而且因學校的考核及評估較為峽隘,反映不到他的能力,反而不斷衝擊他的自信。於是他用了各種的理由逃學,留在家中繼續遊歷他那自由自在的世界,而父母也拿他沒法!
我都為父母感到為難,他們都是很愛孩子的,但過嚴或過鬆,都可能發展成難以收拾的局面。父母真的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