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間的自主與相繫

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

情侶在熱戀中,覺得「兩個人、一條心」是理所當然的事,亦會朝著這個方向建立將來的小家庭。當結婚時,亦常聽到或見到這些祝賀句「白頭到老,永結同心」、「夫婦二人成為一體」。

但等等…問題可能出在這裡!夫婦是否一開始就能永結同心,或互為一體呢?這一定是好的嗎?這個期盼是否恰當呢?

在輔導室裡,實在見到很多配偶苦澀的關係,就是因為得不到對方認同、接納。夫婦彼此都想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當發覺有不同意見,都極力要說服對方,用盡各種方法,甚至難聽的措詞,要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配偶與自己意見不一時,究竟有什麼大不了?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反應?

根據家庭治療大師梅利鮑恩 (Murry Bowen) 的家庭系統理論,個體若沒有健康的「自我分立」概念 (differentiation of self),在群體關係中,很自然會產生「一致性」的催迫感,若達不到一致,焦慮油然而生。「自我分立」概念愈低,「一致性」的催逼感愈大。他們一是很快就跟隨別人的做法和想法,為要一致,及得到認同及接納;一是他們用盡辦法壓制對方的做法和想法,令對方與自己一致。相反,「自我分立」概念高的人,能接受別人與自己有不同的思想及行為模式,能清楚區分思想與感受,就算別人不接受自己的意見,都不會因此而感到被傷害,心境依然自在。

在夫婦關係中,彼此要一致的壓力,常常令夫婦關係緊張。「自我分立」觀念弱的配偶,思想和感受往往混為一談,沒有清晰的界線,很容易視對方不接納自己的意見即等同對自己整個人的否定,因此感到十分傷痛及難以接受。這種情理混淆的解讀方式,往往引起很大的焦慮及兩種相反的行為傾向,一是退縮起來,逃避親密關係;一是極力反擊,証明錯的是對方。  無論那一種反應,都是因為要保護自己受傷的心靈。其實如果能提升「自我分立」的概念,這種傷痛是可以避免的。   

夫婦雙方畢竟是來自很不一樣的家庭背景,有著很不一樣的成長經驗。就算是多麼深愛對方的夫婦,在思想及行為模式上不一樣,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若能尊重彼此的差異,讓大家用理性及坦誠的溝通來磨合,提升「自我分立」的慨念,減低焦慮的情緒反應,相信假以時日,夫婦定能在「自主」與「相繋」之間取得平衡,達致真正的和諧共處、白頭到老!

Coffee photo created by pressfoto – www.freepik.com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