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準臨床院士

近年學童及青少年自殺個案之多,真是令父母及老師十分擔心和焦慮。最近有好些家長求助,都是聽到孩子在情緒低落及行為失控時,說出類似「要自殺」的嚇人説話!我們實在要仔細看清楚孩子究竟經驗了什麼,為何要發出如此絕望的訊號。長期處於情緒低落及抑鬱狀態、想用極端的手法爭取自己的權利、結束自己的痛苦、想引起別人關注等都可能是原因。

在家庭及學校裏發生的事情,是最能影響孩子情緒及自我評價的。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孩子自升上小學以後,甚至之前,就要面對很多挑戰,如功課及考試的壓力,頻繁的課外學習,同儕間的競爭及比較,卻沒有空間去調適情緒。若孩子在一方面或多方面經常遇到挫折,又沒有渠道說出問題,大人又沒有察覺及作出及時支援,孩子可能會感到很沮喪、無助,自己很低能,無價值,有時候這些受傷的情緒會轉變成憤怒,向外作出攻擊性行為(act- out),或惱怒自己,向內作出自我傷害行為(act-in),甚至有自殺的想法,又或者向外及向內的行為同時出現。

無論是小孩或青少年人,在挫折不斷的生活中,都會產生這樣的心理狀態及行為表現,所以適當地為他們製造成功經驗是很重要。家長宜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經驗如何,「關心孩子」不完全等同「教育孩子」,在探問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後,在這階段,你的了解、安慰及鼓勵,比起教育他、糾正他(父母很多時候是責罵而不自覺)來得更有激勵作用,父母的教育功能,可留待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強化了之後再發揮不遲。

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場境是家庭,父母是最能影響孩子的成人。無論在外遇到多少困難,若父母能為孩子建立和諧的關係,讓家庭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會大大減低他們過激的負面情緒。可惜以上提及孩子遇到的挫折,很多時候在家庭遇到更多,例如家長對孩子的功課太著緊,字寫得不端正要擦,數計得不對要多計幾條,家長的目光往往放在孩子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在問題裏鑽,那會有時間看到孩子的優點?孩子只會感到挫敗,與父母關係緊張,甚至一見父母走近,就掩著耳朵閉上眼睛,不想聽不想看!父母不明白孩子內心的爭扎,接受不了孩子的負面情緒,視之為態度差,不受教,衝突可能不斷升級,引發不可收拾的後果。

孩子有時因為要爭取自己的權利,或想引起父母關注,講出「要自殺」等嚇人的說話,這其實也反映著家庭關係出現了問題。若父母常用高壓手段,孩子感到自己的聲音完全無法被接納,或家人之間的關係疏離冷漠,沒有溝通及關懷,孩子便有可能用自殺等說話,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及失落感。

我們可找到很多羅列孩童自殺及抑鬱癥兆的資料,讓我們提防不幸的事發生。但預防遠勝於治療,與其害怕孩子患上抑鬱症或情緒病而自尋短見,不如加強家庭這個重要層面的保護功能,檢視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放下對子女過多期望和要求,以減低焦慮,相處時要給予多點彈性及空間,製造多點歡樂,就算孩子在學業上不是名列前茅,也起碼是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