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

撰文:鄺詠嫺女士 家庭動力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kwongs@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近日主理講座與父母談及如何處理孩子情緒失控,特別是在公眾埸所嚎哭尖叫、發脾氣、躺地耍賴,甚至拳打腳踼父母等行為。不難理解父母當刻的尷尬及矛盾的心情。即是平時有耐性的父母,也難免會情緒受到影響,要給孩子一些教訓。可是心裏卻害怕引來周遭質疑的目光,若控制無效,埸面更加混亂。若不管教,又擔心孩子被議論沒家教,自己也覺丟臉,更怕孩子習以為常,成長後難以改變。孩子又似乎看透了家長的心思,每逢這時候更鬧得厲害。

從生理角度看,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並不是有心為難,不願與父母合作。因情緒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組身體的反應以幫助生存的機制,讓我們面對危難時,避凶趨吉。由此可知,情緒可產生動作或行為,是一種精密複雜的保護機制。當孩子情緒不穏定時,大腦亮起紅燈,杏仁核(負責管理情緒)立刻分泌大量荷爾蒙或小份子,這些荷爾蒙越過大腦皮質(主要負責分析及作出反應)直達下丘腦,便以原始或習慣性的方式回應。即是,未經分析的反應,這樣的後果很是糟糕,也常在事後回想感到懊悔不已,然而當下就是忍不住。

從兒童的心理發展階段看,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便會感到挫敗,因而用較原始或慣常的方式來表達。父母自然不能放縱,但壓制也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及自我價值。幼兒約在三歲右左發展羞恥感,遭受㧗評時會感到羞愧,更何況是當眾指責,孩子感到失去尊嚴。有些孩子更會作出反抗,令父母不知所措。

孩子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他不會懂得尊重自己,更沒法建立自我價值。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同,他可能會屈服於父母,去討好父母,又或者作出相反的行為,與父母對抗。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會發展成兩個極端。一是不斷討好他人,在家討好父母,學校討好老師,工作上討好上級,不斷討好他人而去取得認同,當得不到他人認同時便自貶,缺乏自我價值,他的人生只為滿足他人而活,毫無目標,且活得很累!另一個可能便是做個真正的『壞孩子』,作出反叛的行徑,表面上不在乎他人的評價,內心卻非常自卑,難以與他人融洽相處,一樣活得很累。

父母明白孩子有情緒時並不是頑皮,只是大腦未能正常運作而作出不合適的回應,那麼父母可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處理孩子失控的狀況:

預防:            做任何事前講清規則,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知道甚麽行為可以接受,甚麼不可以作及後果。孩子心裡有數,便會容易配合。

保持冷靜:    孩子『失控』時,父母要保守冷靜,心平氣和地回應,那麼孩子的情緒也不會升温。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代入他的感受,我們便會明白孩子較多,不會跟孩子角力。

接納孩子的情緒:    温和而堅定地將孩子帶到一個相對僻靜的角落,抱緊他,讓他哭一會,耐心地等待他平息下來。哭是孩子最原始的表達情緒方法,不要壓制他。告訴他你明白他的感受………,因為⋯⋯。這樣孩子的情緒便會穩定下來。

給予安慰: 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時,或行為作出轉變,給他一些鼓勵的說話,如:『你做得很好』,或者提供另一選擇,如:『不如我們星期天去公園玩』,或給他一個擁抱,令孩子感到父母明白,接納他有情緒,並願意陪伴。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