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情緒化的孩子

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

ngr@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很多求助個案,都與孩子時常鬧情緒,父母不大理解和不知如何處理有關。孩子鬧情緒的原因實在很多,若他們在學校的情緒一向穩定,又沒有老師表示孩子有甚麼特別情況出現,那麼我們可先從個人及家庭中尋找線索。情緒不穩的孩子,可因個人原因或家庭不良互動引致。

在個人原因方面,孩子因先天的氣質不同,在情緒反應及行為型態上可表現出極大差異。在量度氣質的向度表上,一般而言,規律性和適應性較低,而反應強度較高的孩子,較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及難於安撫的情況。規律性低並不是一個負面形容詞,而是表明這孩子不喜歡因循、或千偏一律的東西,從另一角度看,孩子可能是極具創意的;同樣地,適應性低及反應強度高也不是扁低孩子屬性的言詞,只是孩子可能較有主見及情感敏銳。

在家庭互動方面,父母若不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很容易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意願加諸孩子身上,令孩子感到不被尊重,產生受傷害的負面情緒。父母覺得孩子難教,也會不經意流露出不悅或抗拒的反應,令孩子形成低落的自尊感。無可否認,在講求效率及即時成就的社會,父母培育這類別的孩子,還要擺脫一般人的價值觀,忍受他們成績平傭,搞東搞西,不務正業等,是有點難為。但父母若能以尊重孩子的個性及氣質為大前題,讓孩子用自己的步伐及經驗去探索,給予空間及多加鼓勵讚賞,孩子必然會在情緒反應及行為模式上,邁向成熟發展。

若父母面對著孩子鬧情緒時,用威逼利誘的方法,要他們就範,這樣的互動模式,不單滿足不到孩子的內在需要,亦不能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在孩子鬧情緒時,父母要先避免責罵或說教, 可表示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只是他們不能破壞物件或傷害自己及其他人,然後在孩子冷靜後,用心聆聽他們的感受,而不加太多批判。我們相信孩子在被愛及被接納的環境下,能培養出自我糾正的能力。

另一方面,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也有可能是扮演著維繫父母關係的功能,使父母的矛盾暫時緩和,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問題上。在不知不覺間,孩子變成守護著父母的人,而犧牲了自己的正常發展。為了孩子的福祉,父母宜在這幾方面提高警覺,作出調節。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