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孩子的「玻璃心」

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準臨床院士

最近興起「玻璃心」這個名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內心非常脆弱敏感,非常容易受到傷害,就好像玻璃一樣容易破碎。在我們的輔導室裡,實在有很多「玻璃心」的孩子。

阿正、阿偉和以衡都是升了上中學的年青人,父母都因為他們的情緒問題而求助。看得出父母都是非常關心孩子,對培育孩子下了很多心思,投放了很多資源。阿正的自專感很底,非常敏感,總覺得同學不喜歡他。試過被同學捉弄而情緒大爆發。阿偉和以衡已拒學一段時間,父母用盡辦法都不能令他們回校上課。若父母稍為強硬些少,他們就忍受不了,激動得要生要死!

如何由一個肉造的心變成玻璃,當然是經過一段歷程,而且是一段相當不愉快的歷程。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其實不是問題,因為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問題是當孩子經歷困難或苦惱時,他們的困擾情緒,往往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去消化或舒緩,更甚的是父母只會用大條道理教訓孩子的不是。有那個孩子在憂傷困惑的時候不期待父母的安慰?當父母只著重事情的對與錯時,孩子可能得到更多的責備,負面情緒更深。難道不教孩子分辨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嗎?當然不是!但我們腦袋的構造是: 若情緒的區域得不到舒緩,大腦思考的部分亦不能好好運作!負面情緒不斷累積和蠶食孩子的心靈,人就變得愈來愈脆弱,肉心就慢慢變成玻璃心-敏感、易怒、退縮、放棄。

要挽救孩子的玻璃心,必先要從孩子的心靈需要著手。當孩子感到困惑、傷心、憤怒或羞愧時,不論孩子是否有錯,先聆聽及了解他們的主觀感受,對他們的負面情緒表示理解,及滿足他們這些負面情緒背後的需要,例如他們需要被安慰、被關懷、被支持和被肯定等,令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以舒緩,讓他們感到有承托之後,父母才跟他們談論對錯的原則,及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孩子便會覺得踏實而有能力,從而更能面對困難和挑戰,及願意積極解決問題。

確實有些孩子的敏感度較高,但這不可以說是他們的錯。沒有任何一個人生下來要做個脆弱的人,只是當父母讀不懂孩子的心,不明白他們的需要時,就算多愛孩子,都可能會用了錯誤的方法使他們不斷受傷害而變得脆弱。希望各位父母能細心檢視與孩子的互動,若然發覺他們變得愈來愈敏感易怒,請快快改變策略,免得孩子的心真的碎了,便很難挽回。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