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

先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在市集有一個看起來呆頭呆腦的流浪漢,很多人都喜歡開他的玩笑和捉弄他。他們特別喜歡將一個五元和十元的硬幣,各放一個在手掌上,由他來挑選,而他每次都選五元的硬幣。大家看他傻傻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一天,一個好心的老婦人忍不住問他,你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來嗎?流浪漢嘴角露出笑容說:如果我拿十元,他們下次就不會讓我再挑。

看來這個呆子一點也不呆!要讓其他人繼續跟他玩這個遊戲,讓他可以繼續挑五元硬幣,他就「扮蠢」,令自己持續得到想要的東西。流浪漢有種智慧,是「隱藏智慧」的智慧;反觀自以為聰明的人,樂於展示自己的優越,卻一直「上檔」。

環顧很多家庭的父母,其實都需要這種隱藏智慧的智慧。

無論孩子面對著什麼困難,在學業上、人際關係上、個人問題上,父母都急忙為孩子解決困難。當然父母的見識比孩子豐富得多,父母的智慧亦比孩子高得多,他們往往為到令事情可完成或解決,都樂於用自己豐富的見識及經驗,幫助孩子。更甚的是,現在的社會風氣事事要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父母更覺得有必要介入孩子的事務上。但父母有沒有想過,若他們每每表現高超的智慧、事事要跟隨他們優越的方法行事,孩子還會覺得有趣嗎?他們會再讓你參與嗎?或是孩子放軟手腳,將全局交給父母好了?

為了給孩子愛,父母有時要出手相助;但為了給孩子更大的愛,父母要學懂隱藏智慧的智慧,為的是要讓孩子持續參與管理自己的事務,相信自己的能力。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