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你的抗逆力在那裡?

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準臨床院士

在過去一年,學生的自殺個案多得令人吃驚,整個社會對學生自殺的因由都廣泛討論起來。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在去年11月, 出了一份相關的報告,分析學生自殺的成因,及提出防止學生自殺的各種措施等等。當中一個策略性的方向是加強保護因素,提升學生的抗逆力。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這個論調:提升學生的抗逆力有助防止學生自殺。問題是: 如何做到呢?

報告所提出的內容,要加強這些、加強那些,實際上是否可行?能收到果效嗎?縱觀現在在各階層的有關人士,包括孩子,父母,老師,社工,醫護人員等,有空間嗎?現時他們各人在不同崗位,為學業及工作已經忙碌到頂點,壓力差點要爆燈,再要加強什麼溝通,辨識,技巧,那裡來的時間呢?不是認為這些東西不重要,但若不先減一些東西,那裡有空間加另一些東西呢?

很多人在解決問題的思維上,只會從“有什麼可以做?”或“有什麼還未做?”這個方向出發。但恐怕若要跟隨這個思考模式,跟這個委員會的報告去做,可能有更多老師、社工、及醫䕶人員的孩子,變成是問題兒童,家庭變成是破碎家庭,專業人士變成是精神病人!其實現時的狀況,已差不多如此!好像照顧了學生,卻罔顧了其他人的壓力。委員會的報告,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已!

學生自殺的問題,成因確是很多,千絲萬縷,互為因果。但我們始終要抽絲剝繭,找出最關鍵性的源頭,對症下藥,才能集中資源,將問題逆轉,免得最後只得出一份一份的報告,勞民傷財,而問題卻原封不動。「壓力」常常是心理和生理問題的罪魁禍首,亦是破壞家庭關係的頭號敵人。香港人面對的各種壓力,已到達一個不正常、不健康的水平。與其多加些什麼措施,什麼工作小組,什麼教育活動,倒不如就簡單直接些,先減省艱深的課程,繁重的功課,歸還學生愉快的童年,做夢的空間,探索的自由,減少父母與子女在功課上的糾纏和衝突吧!相信減壓之後的空間,才能讓學生及父母學習建立關係及溝通的技巧,讓良好的家庭關係變成學生的抗逆能力,減低自殺的風險。

教育制度及策略的改變,往往牽連甚廣,是極之艱辛的任務。但如果我們的教育制度不是引領我們為孩子製造幸福的人生,而是將孩子變成知識及課業的奴隸,變成只是篩選的工具、商業上的產品在市場上比拼,這樣對得起我們的下一代嗎?制度改變可能會損害某些人的利益,或許引起很多不安,但為了學生的福祉,我們總要迎難而上,而不是避重就輕,逃避問題!我們常說要提升學生的抗逆力,但教育局呀,你的抗逆力又在那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