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暴力能解決問題嗎?

撰文:陳子慧 家庭動力 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督導)註冊社工

在現今先進的社會,普遍人的道德標準均期望大眾能以和平及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父母也會希望子女每當遇到問題時,能用語言表達不滿及提出解決方法。所以,當孩子出現出手打人的情況時,父母很多時都會立即嚴厲指責,指出暴力是不容許的,心怕萬一沒有好好教導孩子,孩子便會習慣以武力解決問題。但指責暴力是否能解決問題呢?

我們腦部的自主神經系統會於我們遇到不安或壓力情況時,產生一連串生理反應,讓我們比平時有更大的力量去作戰或逃走(fight or flight response) ,以保護自己的安全。曾接觸過一位小學男生,爸爸經常以大聲喝罵或嚴厲責罰處理其行為問題。在長期不安情緒下,於學校遇到老師只是以嚴肅聲線處理他與同學的爭執或維持秩序時,他便會攻擊老師或同學。學校及父母因此更嚴厲責罰他,並強烈指責其不可使用暴力。其後,每次他遇到老師以比較嚴肅的聲線提醒他,他的自動防禦機制立刻啟動,即使在課堂中仍然逃跑並躲藏於校園角落。表面來看,以暴力攻擊老師是十分不當的行為。但當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及經歷後,便不難理解其實這是孩子在不安下保護自己的自然生理反應(fight response)。

有些父母當孩子打人的問題未能解決時,認為要讓孩子知道其嚴重性而同樣訴諸暴力,希望透過體罰停止孩子的暴力行為。但相反,體罰只會令孩子更害怕,或自己的意見及感受更不被接納。在欠缺安全感及被尊重的關係下,孩子只會更難控制情緒並透過理性溝通來解決問題,最終只會令問題惡化。

因此要處理孩子打人的問題,必須從解除不安入手。只指責暴力行為無助消除不安情緒,而只會令關係更加對立。父母可細心觀察及反思引起孩子不安的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調節情緒的困難、有弟妹出世、環境轉變等,並嘗試作相應調節以減低不安情緒。同時,父母應盡量建立開放及接納的態度,讓孩子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情緒。當孩子感覺安全及被接納時,才能有更大信心透過語言表達自己及解決問題。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