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失眠困擾的密鑰

撰文:阮慧敏
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
yuene@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陳太步入輔導室, 緊繃著肩膊 ,愁眉深鎖, 失眠的煎熬困擾她已多個月。 每當夜闌人靜, 她便開始進入「作戰狀態」, 她拉上窗簾, 躺在床上不斷思量 :「我今晚如何能夠入睡 ?聽音樂? 浸腳?做運動令到自己疲倦?」 可惜, 她越強迫自己入睡, 睡魔就越離她而去,而伴隨她的就只有焦慮。其實,睡前過多思考會令腦部變得活躍,較容易失眠。如果強逼自己入睡,只會令腦部思考更為活躍,失眠情況愈嚴重。

究竟是什麼令陳太長期陷入緊張焦慮的狀態,導致失眠呢?

心理治療師細問之下,得悉陳太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 ,她對教養踏入青春期的女兒感到很吃力。 陳太十分關注女兒的行為, 恐怕她行差踏錯, 終日對女兒苦口婆心,但她對女兒的好言相向,卻換來女兒惡言惡語的回應,心裏不是味兒。 丈夫向來工作繁忙 ,陳太抱著「我不要煩丈夫 ,他已經夠煩了」的心態 ,不會主動向丈夫表達自己和女兒相處的困難 。久而久之,壓力就好像打樁機一樣, 把陳太壓得透不過氣來。

陳太自小生長於一個長期受到忽視的家庭 ,父母經常吵架,父親終日酗酒,後來更離開妻女 。母親長時間在外工作, 常常對她說 : 「走開 !你不要煩我! 我已經夠煩了!你看!你真的沒有用!爸爸也不要你 !」就算陳太感到徬徨無助, 她的情緒亦不被重視,她習慣性地壓抑其內在感受。

當她長大後,幾乎很難認為自己能夠從他人那裡得到關懷。童年的相處模式已經被她内化進來,構成她自身的一部分 。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哭着:「 無論你怎樣哭、怎樣哀求 ,都不會有人幫你!」陳太將「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的關係模式,變成她內在對話的一部分。

於是,她開始習慣性地對丈夫表露出迴避的態度 ,任何事都自己獨自承受。 她甚至會用一種與過去父母相處的方式來對待現在的自己 ,當愛與被愛的需求浮現出來時,就立刻否定、 批判自己的情緒,心想「我真的沒有用,不會有人幫我」。

然而, 陳太內心非常渴望能夠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 以彌補她童年失去的母愛, 所以對女兒的言行舉止表現得十分謹慎, 處處「教導」和「提醒」。可惜此舉令處於青春期的女兒表現得不耐煩,惡言相向,令陳太緊張焦慮的情緒變得更為熾熱。

如何才能從童年創傷中走出來?

  1. 在輔導過程中,陳太明白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她意識到自己已經成年,不再是當初那個最弱的、無能為力的孩子,試着承擔起現實的責任,從這一刻開始為自己負責。
  2. 她慢慢嘗試將自己的困難坦誠向丈夫傾訴, 丈夫細心的聆聽及體諒, 給予她無比的動力, 感覺自己不再孤單一個 ,在親職上和丈夫有商有量。
  3. 對於女兒的教養問題,陳太先放下「教導」和「提醒」的意圖,先了解女兒究竟在想什麼。當女兒情緒開始激動時,最期望得到別人明白,聆聽是舒緩女兒情緒第一步。

陳太在接受悉心的心理治療下,明白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重新學習與丈夫及女兒的溝通 ,家庭氣氛大有改善,她的失眠問題亦迎刃而解, 重拾健康生活。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