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綺琴
家庭動力創辦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兒童遊戲治療師

我還在中學執教的時候,某年來了一位新同事。因她年輕、活潑、性格開朗,說話直率且毫不掩飾,於是為整個原本有點死氣沈沈的教員室帶來不少笑聲和歡樂。很多老師都喜歡這位新同事,連平日沈默寡言的男同事也來「答」一兩句嘴。她能夠改變整個教員室的氣氛,相信是因為她那坦蕩蕩而又沒有機心的性格,使其他人在她面前也能放膽說話,說錯了話她也不會介懷。她是一個「透明人」,讓人看得清楚,因而放下防衛的心,更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爾虞我詐的社會,做一個「透明人」也許是很冒險的事,但作為一個父母,能夠赤露敞開做一個「透明人」,是可以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真真正正地成長。 也許在父母的成長經驗裡,已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收藏或掩飾自己的負面東西。當他們面對子女時,講理性很容易,講情感則很難;分享成功很清晰,表露困擾卻很含糊。做父母的怎可能沒有沮喪、失敗的經驗呢?但我們偏偏愛包裝成「管教的父母」、「矯正的父母」、「照顧的父母」這傳統「好父母」的模樣,卻鮮有表達自己「人性」、「感受」的一面。孩子摸不著、猜不透,甚至不認識我們!「父母」就變成了一種管教、冷漠的象徵,缺乏心靈、人性的實體。

記得孩子還小的時候,常常要命令他們上牀睡覺而產生磨擦。後來我改變了表達方式,描述自己的狀況,效果也很奇妙。我會溫柔地表達自己的憂慮:「你現在不去睡,我擔心你睡不夠會生病!」或剖白自己的情緒狀態:「到夜晚我的血壓會上升!爸爸未回家,你們又不肯去睡,我很容易控制不了,就會發大火!」久而久之,我和孩子之間便有了默契,只要我大聲宣佈:「我的血壓快上升了!」兩兄妺便會笑笑口,但語帶緊張地說;「不好了,媽媽就會發大火! 」於是,便快快刷牙,上牀睡覺,情境甚是有趣。

孩子是需要認識到父母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有成功有失敗的人,才能幫助他們勇於面對一個真實的自己。父母要承認自己的各個面貎,給孩子機會了解我們的內內外外,而不是單單活在「好父母」的框框內。父母的示範作用,可以令孩子的世界更寬廣,更輕省,擺脫不必要的枷鎖。隨著子女年紀漸長,父母實在有必要增加自己的「透明度」,使親子關係更緊密和諧,孩子的自我觀念更健康。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