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面對親人離世的悲傷

撰文:阮慧敏女士
家庭動力心理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證輔導師
yuene@familydynamics.com.hk
www.familydynamics.com.hk

陳先生不幸喪妻,悲痛不已。他一向在國內工作,依賴太太照顧兒子。受到喪妻的打擊,陳先生決定辭掉工作,暫時留港照顧兒子。但他萬萬想不到,換來的卻是與兒子終日爭吵,令他本來疲乏的心靈雪上加霜。

陳先生的兒子今年就讀小學四年班,原本成績不錯,喜歡看書,和朋友聊天。但自從媽媽去世後,兒子變得沉默寡言,經常發脾氣,很難集中注意力,沒有興趣學業,每天機不離手,花上大量時間在手機遊戲中。陳先生初時好言相勸,兒子不但沒有理會,還經常和爸爸爭吵,情況越弄越糟。

失去妻子的陳先生心情十分難過,有時甚至偷偷落淚,但是兒子好像沒有發生什麼一回事似的,自從喪禮過後兒子也沒有提起過媽媽。陳先生不明白兒子為什麼那麼健忘?為什麼那麼絕情?

陳先生決定和兒子一齊尋求協助,希望能夠走出幽谷,挽救親子關係。心理治療師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平靜的環境,與兩父子一齊面對因親人離世所引起的哀傷情緒及生活上的適應問題。

輔導過程中,兒子向爸爸坦白其實自己十分掛念媽媽, 但是他見到爸爸偷偷落淚,為免令爸爸更不開心,所以沒有向爸爸表達自己心中對媽媽的不捨。 此外,他擔心爸爸或者身邊的人可能會隨時死亡,終日誠惶誠恐。他不知道媽媽現在的生活怎樣?也不知道媽媽是不是已經忘記自己?擔心會不會是自己做錯事而令媽媽死亡?心裏有很多很多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卻沒有答案。身邊的人亦只會提醒他努力讀書,但他根本不能集中精神。每當想起媽媽曾經和他一齊在手機遊戲中並肩作戰的溫馨場面,他感覺 好像能重拾和媽媽的親近,令他暫時感到安全,所以他不由自主地機不離手,希望藉此重返媽媽和他的親密時光。

陳先生終於明白兒子的鬱結,原來他是在透過手機懷念媽媽;兒子亦感到自己被明白,埋藏在心底的秘密終於可以說出來。兩父子茅塞頓開,爸爸緊緊地把兒子抱入懷內,透過淚水互相懷念心中至愛,父子二人感到無比靠近和關懷。在這安慰下,兒子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再沉溺於哀傷和手機中,漸漸重拾他的力量,積極學習。

親身體驗悲傷對孩子來說,可以是一個孤獨和難堪的過程。失去親人後,孩子變化無定的情緒並不意味著他不悲傷,或者他已經完成了悲傷。孩子的反應與成年人不同,沉溺手機可能是孩子保護自己的一種防禦機制而已。 作為父母,你不能保護孩子免受失去至親的痛苦,但你可以給他穩定而真摯的陪伴,令他感到安全,鼓勵他表達情感,並誠實而清楚地回答孩子的問題,讓孩子慢慢走出悲傷。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