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賴舜薇
家庭動力 心理輔導員 全球職涯發展師
中國人講求陰陽平衡,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剛柔並濟,處事如此,治病如此,育兒何嘗不是如此。養孩子像陽性,有飯可吃、有覺可睡,孩子就會自然生長。教孩子像陰性,柔和地、耐心地教導,結合孩子的情感需要,教導他往正確的方向成長。教養平衡,孩子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長。
有家長請我們調節孩子的情緒,待孩子情緒稍微平復了,家長又焦慮起孩子的學業表現,似乎在孩子身上總有操不完的心。對孩子太操心,為他太擔心,又或者要求得太貪心,這是陰柔過重的教養失衡。
當孩子名列前茅時,家長希望他保持住;當孩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時,家長希望他能更上一層樓;當孩子落後墊底時,家長焦躁不安,如熱鍋上的螞蟻。雖然這些願望和反應乃是人之常情,但若果家長被強烈的感情蒙蔽了理智,對孩子要求過度,孩子就會遭受過於陽剛的教養失衡之苦。他會因長期的被要求而失去內在的動力;會因時常被關注缺點而忽視了自己的優點;會因照顧者的情緒不穩定而承受不能名狀的壓力,這些苦況最悲慘的代價,莫過於親子關係的破裂。
導致教養失衡的原因通常有三:一是對孩子抱有不符合其自身特點的期望;二是違反事物發展規律地干預孩子成長;三是育兒目光過於狹隘和短淺。
通常,家長在遭受孩子學業表現打擊時,最容易出現心態上的失衡,因此,我提出三點幫助家長保持理智的建議:一、孩子的氣質、特長是天生的,既然如此,教養方式也需與孩子本質相配合。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是否符合他的氣質特性。二、正如沒有哪隻股票是只升不跌一樣,沒有哪個人能一直積極向上,請容讓孩子有倦怠的時候,有休歇的需要,請接納表現低靡時候的孩子。第三,學業表現固然重要,但品格培養更應受到重視,後者才是孩子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領,為了學業,失了風度,壞了關係,是很不值得的。
希望上述種種,能幫到家長找到教養自己孩子的平衡點,教導到孩子之餘,也能盡享天倫之樂!
Photo by Kamaji Ogino from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