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好脾氣從哪裡來

撰文:賴舜薇
家庭動力 心理輔導員 全球職涯發展師

自己小時候,有時會羨慕別人擁有溫柔的媽媽,耐心的爸爸,他們知識淵博,對待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誘,我也渴望能得到那樣的教導。可惜,那永遠是別人家的父母。

後來,我自己成為了媽媽,也努力將自己塑造成孩童時期理想中的母親——耐心、溫柔、知識淵博,但發覺有些時候,連保持情緒穩定都很難,更別提其他了。那麼究竟媽媽的好脾氣從哪裡來的呢?

一頭家,最初由兩個人組成,隨著年月的遞增,家庭的壯大,需要商議和處理的事項會越來越多。如果兩人各自埋頭苦幹,互相溝通和配合得不夠,家庭經營成果不見得好的同時,人也會覺得累。如若雙方努力的方向都不一致,功率互相抵消,大家不但會覺得氣餒,還會有些怨言了,再加上孩子的鬧騰,無疑是火上加油,好脾氣又怎麼可能存在呢?壞脾氣,往往就是不能與先生好好溝通所造成的。

常見的情形就是「脆弱的」先生安撫不了「焦慮的」太太。男性一般比較好強,承受不了別人對自己的不認可,尤其是對他至關緊要的太太,所以當太太對他的某些看法有異議時,他不是嫌太太的表達方式傷了自尊,就是嫌對方的邏輯性不強,總之就是排斥,顯得有點「脆弱」。女性一般都比較容易情緒化,對某些事情的把握過於細微,缺乏宏謀遠略,對人對己都有較要求,遇到一時半刻解決不了的事情,就比較容易感到「焦慮」。

當太太向先生表達焦慮和反映問題時,先生往往不懂如何在情緒上安撫太太,太太因未被理解而容易放大原有的情緒,引發對先生的其他表現也諸多不滿,先生因常常得不到太太的認可而感到失落和憤怒,為了避免遭受太太的詆毀而與她起正面衝突,先生們多會在溝通中採取迴避的態度來保護自己,太太因先生的迴避態度感到憤怒和失望,因而對先生更加苛責,希望能引起他對自己的關注,對家庭的重視,結果適得其反,先生們逃得更快更遠了,太太們失去先生的情緒支援,不得不獨自承擔照顧家庭、教育孩子的重擔,有的甚至是家庭內外的重擔,她不但越來越瞧不起先生,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太太情緒越不穩定,先生越不敢靠近,越安撫不了太太⋯⋯孩子何來有好脾氣的媽媽呢?

怎麼破這個惡性循環呢?首先從覺察這個惡性循環的存在開始。如果夫妻雙方的其中一人已經意識到這種溝通模式影響著自己的家庭互動,我相信這一方的行為就會隨之發生轉變,因為一個人的行為改變是從思想上的轉變開始的,當他不再把問題歸因到性格不合、八字不和等無解方程式後,往往就會想到用一些新的溝通方法來嘗試拆解難題,一旦試驗成功,夫婦間就擁有新的溝通體驗。成功的經驗會促進雙方運用新的溝通互動方式進行協商、和議,家庭氣氛隨即得到改善,太太對問題的焦慮感得到緩解,先生的自尊感得到維護,雙方可以安心進行討論和協商了,家庭問題也較易找到解決方法。

還有一些情形是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但處理不成功的,這不是哪一方的能力問題,而是與個人的成長經驗、原生家庭等因素有關,此時可以考慮尋求心理輔導員的幫助了。

現在不少家庭無意識地或有計劃地將教育孩子的「工作」交由母親進行,雖然女性確實有溝通、教育這方面的天賦,但先生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切記不可忽視。請留意,我說的是「先生」這個身份,要知道,先生對太太才是至關重要的!即使太太口頭上不承認,行為上嚴重偏離,內心被蒙蔽,也請先生繼續發揮追求時期的「膽大、心細、面皮厚」的策略,謹記「太太需要我,這頭家需要我」的使命,努力支援太太的情感需要;也請太太們擦亮眼睛看清楚,你精挑細選的這個人,一定有其優勝之處,他才是你後半輩子的伴侶,不是父母,更不是孩子。

夫妻合力照顧好「家庭」這個後花園,安居樂業,父母安心,子女放心,何樂而不為呢?

Photo by ShotPot from Pexels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