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撰文:溫成顯 家庭動力 資深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www.familydynamics.com.hk
wanm@familydynamics.com.hk

疫情肆虐,一波又一波的出現,令我們要面對不斷的改變及適應,嚴重影響著個人及家庭的日常生活秩序包括工作、學習、社交及娛樂等!  作為家長,所面對的挑戰及困難更不在話下!   轉變帶來壓力,要紓緩壓力,最方便及唾手可得的,莫過於借助電子產品如電腦,手機及遊戲機等上網活動。 可惜成長中的孩子未能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比較容易沉迷,互聯變失聯,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在處理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方便就更加困難。

香港大學心理學係,曾進行一個有關「香港高小學生打機習慣」調查,結果顯示約有一半高小學生出現「打機成癮」,特徵包括連自己也感到花在打機的時間過多、玩完電子遊戲後想繼續再玩、即使不在玩電子遊戲的時候,也會想著玩電子遊戲。 他們平均一星期有3.6天會打機,一星期花在打機的時間平均8小時,當中男生一星期更平均花上11小時打機,而且電子遊戲經常甚至多數時間含有暴力畫面。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甚至成癮,不但構成健康問題,如睡眠不足、減少體能活動、影響視力等;也會因個度尋求別人認同,而影響家庭及人際關係;而認知功能如專注及記憶等,亦會受損而導致學業退步。 有研究指出,沉迷電子產品或問題網絡使用者背後的動機,往往因為現實生活中的需要未能滿足 – 在關係方面缺乏愛及關懷、個人自信不足而感到未能掌控生活如學習的成果、在曰常生活選擇或決定的過程中欠缺自主的能力。 如這些需要未能滿足,便會增加個人心理壓力,慢慢沉迷於電子產品中。

知彼知己 要有效處理孩子沉迷電子產品,首要的是知彼知己。 家長可以抱持開放心態,去了解孩子生活及學習上的壓力,理解子女上網的背後動機及需要,留意子女上網成癮的徵兆如能否集中精神上課、常欠功課、成績驟降、經常遲到及缺課、不用電子產品時情緒不穩、容易發怒、心神恍惚、與現實抽離及自我孤立。 家長亦須懷着成長心態,嘗試體會網絡遊戲經驗,與子女一同參與,增進彼此關係及多了解有關電子產品的知識。

訂立協議 – 就使用電子產品與孩子訂立協議,內容細則可有商有量,從而鼓勵孩子學習獨立自主,訂立合理的規則,亦同時促進孩子承擔責任,亦可建立親子互信的關係。  在討論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要清晰具體表達彼此的關注,釐清問題的所在,學習彼此了解,運用同理心,積極聆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有商有量。 協議內容要具體清晰、可量度可達到、合乎實際情況及有時間性。 在執行協議方面當然有獎勵 – 如能夠遵守的每天可多玩15分鐘,但亦有後果 – 如未能遵守的會被停玩一天。

正向管教 – 在管教過程中與孩子的關係十分重要,沒有關係就難於溝通,商量及執行協議。 有研究指出一個正向的關係會促進正向情緒的產生,如喜樂、平靜、愉快、鼓舞、被愛等。 正向情緒可以幫助孩子擴闊他們的思維創意,熱誠積極的素質,從而建立他們的自信自主,解難決策,情緒管理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能力。 在使用電子產品中就更容易學會自我管理。 要培養正向關係及情緒,家長們就要創造正向活動的機會, 讓孩子一起參與及計劃在疫情下仍可進行有興趣,輕鬆及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或溝通過程中也讓孩子感到被明白,被了解,被聆聽及被尊重等。

持續執行 – 如孩子未能遵守協議時,家長要學會平靜放鬆,但行動卻要堅定一致。 對孩子要耐心聆聽他們的解釋,接納可能出現的情緒,冷靜後才作出回應。 家長可按情況,彈性處理子女要求,協議內容亦可檢討。 多欣賞子女在遵從協議付出的努力,過程重於結果。 持續執行的過程中,父母有責,彼此協作十分重要。 遇到有不同的意見,父母不要讓彼此情緒升溫,以致不能理性討論。 目的在調教可能出現不一致的管教模式,不在於改變對方。  父母亦可考慮分工執行協議。 要有效處理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父母在過程中需要了解多些孩子面對的困難和需要,並能訂立協議,在正向管教的關係及有效的父母協作的基礎上,執行、執行、持續執行;忍耐、忍耐、繼續忍耐 。

Leave a Reply